湄洲島是海上和平女神媽祖的故鄉,媽祖文化的發祥地,全島陸域面積14.35平方公里,人口3.8萬。1988年6月被辟為福建省對外開放游游經濟區。1992年4月被國臺辦批準為臺胞落地簽證點,同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為國家旅游度假區。1999年10月,湄洲島3000噸級對臺客運碼頭通過國家一類口岸驗收,正式對外開放。湄洲島管委會為莆田市人民政府派出機構,轄一個鎮,11個行政村,島上設有公安、邊防、交警、檢察、消防、司法、保險、郵電、工商、銀行、稅務,商檢、信息咨詢等機構。湄洲島具有以下幾個特點和優勢。

|
湄洲祖廟媽祖祭祀大典 |
1、獨具特色的媽祖文化。媽祖,原名林默,誕生于宋建隆元年(960年)農歷三月二十三日,逝于宋雍熙四年(公元987年)農歷九月初九,時年28歲。在她短暫的一生中,留下了無數救難濟世的動人事跡,被人們奉為海神,并在島上立廟奉祀,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座媽祖廟,稱為媽祖祖廟。千年氤氳的媽祖祖廟是世界上20多個國家和地區3000多座媽祖宮廟的祖廟,擁有信眾2億人,僅臺灣省就有媽祖信眾1600多萬人,約占臺灣人口總數75%。一年四季,前來祖廟進香朝覲的國內外香客游人達百萬人次,其中臺胞10萬多人次。特別是農歷三月甘三媽祖庭辰日和九月初九媽祖升天日期間,朝圣旅游更是盛況空前,被譽為“東方麥加”。 2、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。湄洲島位于臺灣海峽西岸中部。交通部確定的全國四大國際中轉港之一的湄洲灣口,離大陸最近點文甲碼頭1.8海里,東距臺灣臺中港72海里,南達廈門港100海里,北抵福州馬尾港70海里,海陸交通十分便捷。自古以來就是閩臺交往的海上重要通道。隨著閩東南經濟區工商業的蓬勃興起,旅游度假客源市場潛力巨大。
 |
湄洲島三灣灘 |
3、豐富多彩的旅游資源。島上氣候溫和。屬典型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,年平均氣溫20攝氏度。全島海岸長30公里,其中大小沙灘13處,總長20公里,海蝕巖5公里,防護林8000多畝。湄洲島素有“南國蓬萊”之稱,有扣人心弦的“湄嶼潮音”、“東方廈威夷”黃金沙灘、“小石林”鵝尾怪石等風景名勝30多處。島上還盛產對蝦、龍蝦、海螺、梭子蟹、石斑魚、海蠣、紫菜等,是發展海島探幽、海濱度假、海上觀光、海鮮美食的“海上樂園”。 4、日益密切的湄臺交往。1989年5月6日,臺灣省宜蘭縣南天宮媽祖信眾組織大型船隊直航湄洲島朝拜,首開建國以來兩岸海上直航的先河。改革開放以來,每年前來朝拜的臺胞絡繹不絕,民間貿易往來異;钴S,臺胞捐資建設、投資開發方興未艾。海峽兩岸“三通”勢在必行。隨著香港回歸、福廈二港對臺貨運直航試點的啟動及湄洲島3000噸對臺客運碼頭運作和臺胞落地簽證優惠政策的實施,湄洲島對臺經貿、科技以合作和民間文化交流前景廣闊。 十多年來,在中央、省、市有關部門的關心、支持下,湄洲島工委、管委會緊緊圍繞國家旅游度假區建設目標,發揮媽祖文化優勢、對臺優勢、資源優勢、政策優勢,緊抓規劃設計、基礎建設、招商引資、宣傳促銷、政策落實等各項工作。對外簽訂合同、協議50多項,投資總額達25億多元人民幣,利用外資1億美元,其中合同項目17項,總投資額14.5億元,利用外資8000多萬美元;92年以來,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億多元人民幣。

|
湄洲島對臺客運碼頭 |
目前,島上基礎設施、旅游服務設施不斷完善,祖廟建筑群落初成規模,舊村改造新區建設全面推進。已建成3000噸級對臺客運碼頭、11公里湄洲大道、19公里環島公路、1萬伏海底電纜及供電設施、日供水3000噸自來水廠、進出島輪渡碼頭、修船大樓、2000門程控電話等基礎和社會公共50設施多項。全島排水、排污、綠化等工程全面展開?绾9┧こ桃延1999年3月動工建設,將于2000年內投產。已建成金穗大廈、湄洲大酒店、帆葉灑店、蓮池山莊、天宮大酒店、田中森大酒店、安泰賓館、國稅培訓中心、金海岸娛樂中心、地稅培訓中心等酒店、商場、娛樂等服務接待設施30多項,可提供接待床位1500個。先后開發了黃金沙灘、日紋坑、鵝尾山等到10多處游覽避暑勝地。修建擴建媽祖廟殿堂樓閣36幢,形成了獨具風格,富含民谷風情的祖廟朝拜建筑群。媽祖文化旅游城精品得到省旅游局的批準,其中投資2.3億人民幣的媽祖文化工程首期項目和祖廟區新一輪規劃中的天后宮、祈福館等項目即將完工對外開放,媽祖世紀碑林和媽祖文物陳列館等已經竣工,南部度假娛樂中心、鵝尾山風景區等濱海娛樂項目正在抓緊規劃建設。

|
湄洲媽祖祖廟 |
媽祖文化活動層出不窮,富有成效。先后多次成功地舉辦了一系列媽祖文化對臺交流活動,這些活動內容豐富多彩,極具吸引力和感染力,令兩岸媽祖信眾嘆為觀止。 根據總體規劃要求!笆濉逼陂g,計劃完成投資15億~18億元人民幣,逐步配套完成全島基礎設施和旅游設施,把湄洲島建設成為名符其實的國家旅游度假區。在此基礎上,再用10~20年時間,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億元人民幣,把湄洲島建設成為世界媽祖信眾朝圣中心,媽祖文化研究中心、海峽兩岸科技文化交流和經貿合作的重要基地,獨具特色的多功能、綜合性的國家旅游度假區。力爭基本形成“三個中心”:即在北部形成集朝圣、旅游、購物、娛樂、美食于一體的媽祖文化朝圣旅游中心;在南部形成以黃金沙灘海濱浴場、度假酒店為重點的濱海游樂度假中心;在中部形成以家庭旅游、海鮮美食、商貿科技、加工服務等綜合性的行政商業中心。 |